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到底孰強孰弱?評價結果顯示,2015年,廣東省、江蘇省和北京市名列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前三甲。
由福建師范大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志社等單位聯合攻關編寫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5-2016)》藍皮書28日發布。藍皮書對2014~2015年中國內地31個省級行政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綜合排名。
中國省域競爭力排名圖示。資料來源:2017年《中國省域競爭力藍皮書》
個別地區排位跨區段變化
據藍皮書課題組介紹,2015年全國31個省、區、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處于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福建省、湖北省、河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重慶市、安徽省、四川省、遼寧省、湖南省、河北省、江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處于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陜西省、海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山西省、貴州省、黑龍江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云南省、青海省、甘肅省、西藏自治區。
2014年全國31個省、區、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處于上游區(1-10位)的依次為廣東省、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東省、天津市、福建省、遼寧省、湖北省;排在中游區(11-20位)的依次為四川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陜西省、江西省、重慶市、吉林省;處于下游區(21-31位)的依次為海南省、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山西省、貴州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甘肅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
課題組介紹,與2014年相比較,2015年排位上升的有10個省、市(區),上升幅度最大的是重慶市,排位上升了2位,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和云南省排位均上升了1位;13個省、市(區)排位沒有變化;排位下降的有8個省、市(區),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遼寧省,排位下降了5位,其次是黑龍江省,下降了3位,此外,四川省、湖南省和陜西省均下降了2位,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青海省也都下降了1位。
2014-2015年期間,個別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的升降出現了跨區段變化,表現在河南省由中游區跨入上游區,前進了2位,遼寧省由上游區跌入中游區,下降了5位。
經濟綜合競爭力緩慢上升
從2014-2015年各省、市、區綜合競爭力得分升降來看,全國31個省、市、區中有23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出現上升趨勢,其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上海市,增加了3.03分,其次是浙江省、江蘇省、重慶市和福建省,都增加了2分以上。但也有8個省份得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黑龍江省,下降了2.16分,其次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遼寧省和陜西省,得分下降幅度也較大。
從全國平均分值來看,2015年為39.8分,比2014年微幅上升了0.90分。總體來看,2014-2015年全國各省市區的經濟發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區域經濟新動能培育的影響下,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出現了緩慢上升。
不同地區之間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分布很不均衡,2015年,全國有一半多的省份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集中在30-40分之間,整體上看,都比較分散,而且呈現偏態分布。從2014年-2015年的對比情況來看,各省份得分的分布有較大變化,其中得分在30-35之間的省份由8個減少到6個,在35-40之間的省份由8個增加到11個,特別是60-65分之間增加了2個,其他得分區間的省份數量變化不明顯。
相同區位內部的各省份的得分差距也比較明顯,同樣是處于上游區,排在第10位的河南省與排在第1位的廣東省在評價總分值上相差了20.56分;但是處于中、下游區的10個省份得分比較接近,排位第11位的重慶市得分為39.9分,比排位第20位的陜西省僅多出4.4分,同樣是處于下游區,排在第21位的海南省比排在第31位的西藏自治區超出7.4分。處于上游區的10個省、區、市平均分值為51.4分,處于中游區的10個省的平均分值為38.0分,處于下游區的11個省、區、市的平均分值為30.8分,比差為1.67∶1.23∶1。
課題組介紹,從全國區域間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綜合測算和分差來看,2015年,全國4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評價分值依次為:東部地區50.5分、中部地區38.4分、西部地區32.5分、東北地區35.4分,比差為1:0.76:0.64:0.70。與2014相比,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有所擴大,擴大了1.64分,表明西部地區競爭力有所上升,但差距仍然較大。此外,東北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也有所擴大,而且幅度也較大,擴大了2.25分,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也有所擴大,但幅度較小,擴大了0.48分。
從2014-2015年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平均分值變化情況看,四個地區平均分值各有變化,其中東部地區平均分值上升最多,增加了1.86分,中部地區平均得分增加了1.38分,而東北地區平均得分下降了0.96分。由此反映出各個板塊經濟綜合競爭力變化出現分化現象,四大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的協調性還有待提高。
四大區域各自特征明顯
課題組介紹,從全國四大區域內部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差異分析來看,表現為以下特征:
東部地區10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絕大部分都在上游區,只有河北省和海南省處于中游區,其他8個省份都處在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上游區,并且排位比較穩定,基本上沒有發生什么變化,說明東部地區在全國處于絕對優勢地位。但在東部地區的10個省份內部,競爭格局也是不平衡的,最明顯的差距體現在海南省與其他省份之間,就是同樣處在上游區的省份,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根據競爭力得分結果顯示,除廣東省以外,江蘇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和山東省得分都在50分以上,福建省得分相對較低。
中部地區6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湖北省、河南省處于上游區,山西省處在下游區外,其他3個省都處在中游區。與2014年相比,2015年湖南省的綜合排位下降了2位,其他省份排位都有上升。從競爭力得分來看,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得分差距較大,與西部地區之間得分差距較小,這說明從整體上而言,中部地區尚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中部地區內部的6個省份也表現出明顯的非均衡性,分別處于上游區、中游區和下游區,其中湖北省處于上游區靠后位置,河南省、安徽省和湖南省都處于中游區的前列,江西省處于中游區的靠后位置,山西省則處于下游區。從地區內部的排位變化來看,中部地區各省份競爭力相對變化不明顯。
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經濟綜合競爭力排位大多數處在下游區,但是也有個別省份處于中游區,如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處于中游區,其他各省份處于明顯的競爭劣勢地位。從經濟綜合競爭力得分來看,西部地區平均得分只有東部地區得分的64%,表明其競爭力與東部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西部地區與中部地區相比,很多省份的競爭力得分差距很小,其競爭力劣勢就不太明顯。從2014-2015年得分變化來看,西部地區平均得分增加幅度比較小,但延續了往年的變化趨勢,與東部地區的差距有所縮小,說明西部地區的競爭力在逐步提升。從西部地區12個省份的內部來看,各省份之間的差距也是很明顯的,使得西部地區各省份之間的綜合競爭力排位相對穩定,除了少數省份排位有所調整以外,沒有太大的變化。
東北地區3個省份相對于其他地區,2015年競爭力有所下降,處于上游區的遼寧排位下降了5位,從上游區降入中游區,吉林省處于中游區,而黑龍江省則處于下游區,平均得分也有所下降。從東北地區內部來看,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排位與遼寧省相比,仍然有較大差距。
責任編輯:莊婷婷
- 10級大風突襲江蘇致2死22傷現場曝光 突來的10級大風是龍卷風嗎2017-03-02
- 江蘇灌云縣住建局人員孫桂軍下鄉檢查喝成植物人 已啟動問責程序2017-03-02
- 小客車一號難求催生畸形生意 假結婚過戶成灰色產業鏈2017-03-02
- 北京中考培訓費暴漲 高中留學性價比凸顯2017-03-01
- 北京小學入學政策4月公布 入學年齡松綁可能性不大2017-03-01
- 人工島荒廢10年 曾規劃為繁華商區,淪落成"鬼城"原因揭曉!2017-03-01
- 北京樂天超市被罰 樂天超市竟有醫療美容廣告 發布違法廣告被罰2017-03-01
- 北京舊貨市場大火現場圖黑煙沖天 有商戶自稱損失超百萬2017-03-01
- “朝內81號”年租金近千萬 曾被傳要作為“鬼屋”開門營業2017-03-01
- 北京高一女生教室遇害2017-03-01
- 最新金融觀察 頻道推薦
-
春節后開工率提高 中國2月PMI延續穩中有升態2017-03-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