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五園地圖。 受訪者供圖
三山指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指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
三山五園,在被英法聯軍焚毀之前,不論是造園藝術、各色建筑,還是其中收藏的典籍書畫、珠寶玉器等,可謂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的集大成者
由于歸屬不同上級機構管理,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不足,聯動、融合發展不夠,三山五園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尚未充分、有效發揮出來
香山、玉泉山、萬壽山,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
在北京城的西北郊,有這樣一片區域,東西連綿20多里,面積68.5平方公里,山巒起伏,園林林立——這就是3年多前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和老城并列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兩大重點區域之一的三山五園地區。
從1860年10月被英法聯軍火燒開始,圓明園等三山五園的命運,便和國運緊密相連,圓明園更歷經火劫、木劫、石劫、土劫……160年過去,三山五園現狀如何?為何能和北京老城并列成為重點保護區域?北京城市新總規實施3年多了,對標“國家歷史文化傳承典范地區”,三山五園還有哪些差距?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期調研發現:3年多來,盡管三山五園在規劃研究、文物保護、環境整治等方面取得不少進展,但對標北京新總規提出的目標,亟須進一步增強使命感、緊迫感、責任感,亟須加強頂層設計和工作統籌。
整體保護有進展:“躋身”首批6家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單位
三山五園是對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的統稱。三山指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指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
北京城市新總規指出,三山五園地區是傳統歷史文化與新興文化交融的復合型地區,擁有以世界遺產頤和園為代表的古典皇家園林群,集聚一流的高等學校智力資源,具有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優質人文底蘊和優美生態環境。應建設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典范地區,并使其成為國際交往活動的重要載體。
三年多來,三山五園地區在規劃推進、文物修繕和利用等方面取得不少進展。
北京市海淀區加快推進三山五園地區規劃研究、重點地區環境提升等工作,2019年11月批復的《海淀分區規劃(2017年-2035年)》,將三山五園作為專章加以論述,提出了“深入研究探尋‘三山’歷史淵源,全面梳理評估‘五園’遺址情況”“恢復三山五園代表性區域的歷史風貌……進一步做好圓明園遺址的保護、展示、利用工作”“深入挖掘皇家御道文化”等一系列舉措。
北京市規自委牽頭組織的《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規劃》已編制完成初稿,正在準備上報。這個專項規劃,全面梳理了三山五園地區特色和價值,為下一階段控制性詳細規劃及其他各類專項規劃的編制奠定基礎。
2017年,海淀區在全市率先完成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記錄檔案編制工作,107處區級文保單位都有了“身份證”和“名片”。
“十二五”期間,海淀區共開展頤和園、香山二十八景修繕和圓明園考古等各類工程項目83項,市區兩級專項經費4.5億元。近五年來,僅頤和園、圓明園、香山文物保護工程項目共計14個,資金共計約1.89億元。
近期,經過激烈角逐,三山五園地區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首批6家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單位之一。
香山革命紀念地建成開放,8處香山革命舊址得到修復并重新布展開放;園外環境整治提升效果顯著,北塢公園等多個園外園建成開放;香山致遠齋、香山寺及香山二十八景修復性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暢春園遺址、暢春園文化、暢春園虛擬復原的學術研究和探索性成果日漸增多;頤和園、香山公園、圓明園等單位的文創產業受到重視,文創產品數量增多;海淀區三山五園藝術中心項目取得積極進展,已獲得施工準備函……
“頤和園等單位的文創產品,一年銷售額能達到幾千萬元,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邁上新臺階。”對三山五園地區三年來出現的可喜變化,北京市文物局局長陳名杰娓娓道來——拆除了一些與文物不符合的非文物建筑,恢復了山形水系,新建了大量綠道;通過建立三山五園研究院、數字體驗中心,以及巡展、數字圓明園展示等形式,深入闡釋三山五園的文化價值;香山革命紀念地的建設,把中共中央在香山的這段歷史研究極大地往前推進;曹雪芹西山故里的集中整理和挖掘,使曹雪芹這樣的文化符號跟人們的生活離得更近……
重新認識需時日:這座“園林紫禁城”不僅僅是旅游景點
“現在還有一大批人認為三山五園就是園林和旅游點。”北京城市規劃學會三山五園研究中心主任賀艷說,北京老城是歷史城區,三山五園是沒有圍墻的歷史城區,在清代是與紫禁城同等重要的“園林紫禁城”,這是北京作為古都有別于其他歷史文化名城之處,在中國古都中也是獨一無二的。
“目前,專家學者對于清代園居理政及以圓明園為核心的三山五園是一座‘園林紫禁城’等觀點,已基本形成共識。”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何瑜說,三山五園在被英法聯軍焚毀之前,不論是造園藝術、各色建筑,還是其中收藏的典籍書畫、珠寶玉器、楹聯匾額和室內裝飾,可謂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的集大成者。從清帝園居理政的治國方式來看,三山五園既是歷史上多民族相互認同、推動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形成的歷史平臺,也是清代周邊少數民族認同中國文化的凝聚中心。
根據北京新總規,三山五園地區包括“三個特色分區”:西部生態休閑游憩區以香山公園、北京植物園、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基礎,整合綠地資源,提升景觀質量,完善游憩功能;中部歷史文化旅游區以頤和園、圓明園為載體,以文化為主導功能,優化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成為展示和交流中國歷史文化的示范區;東部教育科研文化區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學校為載體,以教育和文化為主導功能,優化完善配套設施。
北京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邱躍認為:“當代的三山五園地區是中國獨一無二的高品質文化聚集區、獨一無二的大學教育聚集區、中國文化特質區域,認識上要全面,建設上要控制,管理上要加強。”
三大問題顯困擾:一套書出來4冊,另外8冊還沒有找到資金支持
進展不少,困難也不少,主要體現在統籌協調缺失、相關資金缺乏以及文物保護利用水平不夠。
“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最主要是因三山五園歸屬不同上級機構管理,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不足,聯動、融合發展不夠,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尚未充分、有效發揮出來。”曾經在圓明園工作10年的專家張超說。
“三山五園地區的保護和利用,在體制機制上還沒有形成統籌。原來海淀區有一個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建設指揮部,不過只是在區一級有協調機制,還遠遠不夠。”陳名杰坦言。
海淀區文促中心二級調研員葉亮清說,在三山五園地區的建設中,拆遷是大頭,這幾年海淀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對于一個區來說,再要負擔更多的資金,壓力確實很大。
何瑜指出,沒有研究就談不上保護,也不可能科學開發和利用。但研究既需要規劃,更需要資金支持。
因清代的三山五園是皇家禁鑾,正史和官書記載很少,研究難度非常大。這就需要盡快建立三山五園的數據資料中心,盡快完成《三山五園御制詩文全集》《三山五園百科全書》《三山五園歷史大事典》等,以及三山五園各學科門類的基礎性研究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資金,許多項目遲遲不能上馬,或上馬之后又被迫停止。
“御制詩是了解皇家苑囿最好的檔案資料,我歷時6年搜集了自雍正至咸豐五朝皇帝的12300余首寫圓明園的詩,但這套《清代圓明園御制詩文集》目前只推出前4冊5000余首詩,其余8冊7千多首詩的編纂和出版,仍沒有找到相應的資金支持。”何瑜說。
三山五園地區現存世界文化遺產1處,不可移動文物121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除了傳統的旅游,頤和園、圓明園還能不能有更好的展現方式?頤和園能不能搞那種小型高端的文化品鑒?圓明園能不能通過數字化、夜游等方式展示?”陳名杰坦率承認,三山五園地區地處高科技薈萃的中關村,目前在三山五園的保護、利用中科技手段的運用還很不夠,如果按照“國家歷史文化傳承的典范地區”這一標準衡量,還有不小差距。(記者李斌、羅鑫、吉寧)
責任編輯:趙睿
特別聲明:本網登載內容出于更直觀傳遞信息之目的。該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該內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權利,請及時與ts@hxnews.com聯系或者請點擊右側投訴按鈕,我們會及時反饋并處理完畢。
- 紫禁城的黃金外衣是怎么“穿”上的2019-12-06
- 朝向+選材+結構,看紫禁城里的采光“黑科技”!2019-11-15
- 文物活起來 昔日“高冷”紫禁城變網紅打卡地2019-07-22
- 最新國內新聞 頻道推薦
-
數字經濟賦能實體企業 眾贏社區鏈改新升級2020-11-2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