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四川成都街頭有身穿環衛工人服裝的男子先將垃圾扔在馬路上,然后又撿起,全程有人拍攝,事件被指“作秀擺拍”。對此,5月27日晚,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發布情況通報稱,視頻中環衛工在進行環衛作業時,因現場管理人員在工作檢查過程中拍攝的照片效果不佳,要求成某配合補拍,用于工作資料記錄。
在工作中,“拍照留痕”的考核方式較為常見,在一些領域為了提升管理效能,督促工作實效采取該考核方式,且在上級檢查時也能快速展現過程和成效,因此“留痕”在部分單位或領域是發揮管理效能和考核的工具之一。但如果“留痕”成了唯一的依賴路徑,凡事都先拍照留“痕”,并且把要求把照拍好,那么就把工作變成了“演”還得考慮“演得好不好了”,必然就脫離了工作的實際意義。甚至現實中存在有些工作剛開始,就先拍照留痕,直到拍得滿意了,才進入工作環節。這樣的管理不僅影響工作效率,還將基層勞動者逼入“自證清白”的困境,無形中又給基層工作加負。比如,此次事件中,環衛工人從勞動者變身“演員”,也不一定是他們主觀意愿的。畢竟,對于環衛工來說,負責的區域干凈、整潔就是他們工作最好的成果了。
一家環衛公司自主管理范疇要求“留痕”,卻觸動了公眾的神經。在一定程度折射出職場對于“留痕”這種形式主義的反感。如何讓工作中充斥的“痕跡主義”回歸“實干主義”呢?關鍵還是在于建立“問題解決”“效果導向”的考核機制,讓事實說話,讓結果說話,打破做得再好不如拍得好的形式主義。通過一些更為實際的考核機制,打破“自證清白”的邏輯閉環。比如,明明這條道路去檢查的時候,已經清潔干凈,效果一眼即見,就無需再自證工作了。
當城市的管理也好,職場工作管理也好,如果都淪為“精致的形式游戲”,我們失去的不僅是幾張真實的工作照片,更失去了公眾對工作實際效果的尊重。唯有實干,打破事事“留痕”的考核制度,方能杜絕形式主義。(文/黃艷)
責任編輯:易初
- 成都一醫院夸大病情過度治療被立案 醫院存在違法違規行為2025-06-05
- 成都環衛工人“自扔自撿”官方通報:系補拍工作過程 已責成進一步調查處理2025-05-28
- 成都動漫產業崛起探秘2025-04-14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