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AⅤ无码AV高潮AV喷吹,最新高清无码专区,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福州新聞
分享

倉山:數字賦能“陽光交易”

打造“兩平臺一中心”,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

“榕易租”推動國有(集體)資產在陽光下交易,在流動中增值;“榕易招”助力農村規范化建設,筑起農村小微工程的“防腐墻”……2023年以來,倉山區積極探索,在全市率先打造了“榕易招”農村小型工程項目電子招投標平臺、“榕易租”資產競價平臺,通過數字賦能推動政務陽光化、交易規范化、治理精細化,走出了一條具有倉山特色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榕易租”陽光交易激活國有(集體)資產

“榕易租”平臺,集線上競價、數字化管理、延伸服務等功能于一體,通過“互聯網+電子競價”的方式,助推國有(集體)資產運營管理駛入安全“軌道”和增值“跑道”。

說起這個平臺,倉山區蓋山鎮高湖村負責人感觸頗深。當年3月,高湖村用村集體資金購置了融僑瀚林郡(一區)A7號樓整幢商業資產,在“榕易租”平臺上經過六輪線上競價,項目起拍價最終從55元/平方米/月提高到60元/平方米/月,實現合同總價約1.77億元,溢價率9.1%,溢價金額1474.87萬元。2024年,在“榕易租”平臺,高湖村將悅庭郡店面以105元/平方米/月的價格對外進行出租,當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在前一年526萬元的基礎上增加約兩倍,走上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

在“榕易租”平臺上,出租程序不透明、租賃管理不規范、競價交易不公平等痛點亂象全都一掃而空,從資產掛網到合同簽訂,實現全流程電子化操作。平臺創新推出的“管家服務”,為村集體提供從實地勘察到方案制定的一站式服務,讓閑置資產“活起來”、集體收入“漲起來”。

自2023年3月運行以來,“榕易租”平臺上,倉山區村集體資產成交592宗,成交總價21.12億元,溢價金額2.93億元,溢價率16.11%,真正實現了資產在陽光下交易,價值在流動中提升。

“榕易招”透明招投標筑起農村“防腐墻”

在農村小型工程招投標領域,倉山區同樣交出了亮眼答卷。2024年8月上線的“榕易招”平臺,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實現農村小型工程全流程電子交易,有效杜絕“人情標”“關系標”問題。

“榕易招”創新采用的“全流程電子交易+開標直播”模式,對開標過程進行現場直播,這種“指尖監督”模式,既規范了招標過程的公正性,又提升了群眾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開標過程就像看體育比賽直播一樣清楚,誰中標、怎么中的標都一目了然。”倉山區六鳳村村干部感慨地說。今年5月,該村剛剛完成一條標的約20萬元的排水溝工程招標,深切感受到了該平臺的便利和公正。

數據顯示,自2024年8月運行以來,倉山區已有50宗項目在“榕易招”平臺順利完成招投標,累計金額7800萬元。在71個村小微權力監督群直播招投標過程,14000余名村民在線觀看監督。

“平臺設置了線上線下雙通道質疑機制,確保每個環節都經得起檢驗。”“榕易招”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還將招投標周期壓縮至16天以內,既規范了程序,又提高了效率,還節約了成本,真正實現了多方共贏。

數治融合構建現代化治理“倉山實踐”

農村小型工程雖“小”,卻關系群眾切身利益。“榕易招”平臺以技術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用“陽光操作”防范“微腐敗”,既保障了工程質量,又贏得了群眾信任。

“榕易租”則利用互聯網實現網絡化、市場化競租,價高者得,打破傳統招租方式,防范在資產出租過程當中的廉政風險點,實現“透明交易、公平競價、陽光招租”,讓村民腰包越來越鼓。

當前,倉山區將“榕易招”與“榕易租”兩大平臺與區綜治中心有機整合,構建起“兩平臺一中心”的“線上+線下”立體化治理體系。在洪塘支路的區綜治中心,群眾可以“一站式”辦理矛盾糾紛調解、法律咨詢等事項,實現了基層小微權力陽光監督,促進了基層治理的提質增效。

倉山區相關人士表示,將持續提升“榕易招”“榕易租”的知曉度和關注度,切實打響品牌。同時,完善各級綜治中心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全面打通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持續擦亮“陽光政務”品牌,為全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更多“倉山經驗”。(記者 林銘)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福州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破發股宿遷聯盛4股東擬減持 2023年上市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