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27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沈華玲 陳婧琳)今年以來,廈門市圍繞企業和群眾最關切的堵點、難點問題,精準施策,密集出臺一系列指向明確、協同發力的增量政策,形成“組合拳”效應,推動經濟向上向好。1—5月,廈門社會經濟呈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
6月26日上午,廈門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持續釋放政策紅利 推動經濟向上向好”主題新聞發布會,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燕添以及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局長王宇、廈門市發改委副主任李曉燕、廈門市工信局副局長趙石磊、廈門市財政局副局長林琳、廈門市商務局副局長吳輝藝介紹有關情況。
數據亮眼
廈門社會經濟呈現“三個向好”
今年以來,廈門市社會經濟呈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活力。主要體現在“三個向好”:
一是工業生產支撐有力,增長態勢持續向好。今年1—5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7個百分點,在全省位居前列,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勁增18.5%。
二是內外需求彰顯韌性,市場活力持續向好。在內需方面,消費市場回暖步伐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2%。在對外貿易方面,廈門市頂住壓力,實現出口同比增長6.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投資結構優化調整,發展后勁持續向好。1—5月,工業投資與建安投資分別實現了19.3%和19.5%的同比增長,省、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均超序時進度。
這些關鍵數據,為廈門市經濟持續企穩回升提供了有力支撐。特別是今年一季度,廈門實現了5.9%的GDP增長,取得了良好開局。
精準施策
今年來密集出臺和調整政策文件69份
黃燕添表示,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正是廈門市圍繞企業和群眾最關切的堵點、難點問題,精準施策,密集出臺一系列指向明確、協同發力的增量政策,形成“組合拳”效應的成果體現。
今年以來,廈門共出臺和調整各類政策文件69份,并重點從聚力擴大有效需求、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穩定外貿進出口、竭力破解融資難題、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等五個方面精準發力,推動政策紅利加速釋放。
通過精準施策,有效應對需求不足、企業經營困難以及重點領域風險等多重挑戰,著力暢通經濟循環,鞏固并增強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
亮點解讀
如何精準施策推動經濟向上向好?
聚力擴大有效需求激活內生增長動力
在擴大有效需求方面,廈門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一方面,聚焦住房、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領域,通過推行“房票3.0版”政策、開展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措施,以真金白銀有效激發群眾的消費潛力。
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文旅經濟,加快落實支持會展經濟、演藝經濟、首店經濟等專項政策,并積極引進國際頂級體育賽事與大型演唱會。同時,堅持就業優先原則,1—5月通過發放各類就業補助資金,成功支持企業吸納了4.5萬名重點群體就業,為經濟增長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
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廈門緊緊圍繞“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實施了產業項目與投資項目“雙攻堅”行動。
廈門出臺了《鼓勵企業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產業項目攻堅若干措施》,為企業擴大再生產注入信心和底氣,1—5月億元以上產業項目已新開工66個、新竣工27個。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持續加大對核心技術攻關的支持力度,旨在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在數字經濟領域,加快推進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出臺了《推動軟件業高質量發展》等專項政策,全領域推進數字化賦能千行百業,著力壯大發展新動能。在海洋經濟領域,出臺了《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通過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夯實海洋科技創新基礎能力、拓展海洋產業發展空間等措施,加快推進全市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海洋生產總值已占到全市GDP比重的30%。
著力穩定外貿進出口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在穩定外貿進出口方面,廈門聚焦企業最為關切的出口信用保險、跨境電商及內外貿一體化等環節,出臺了一系列精準的外貿支持政策。
在全省首創“貿融通”業務,安排100億元的專項額度以支持外貿企業。出臺政策支持推動港航貿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有效降低了港航物流成本,預計每年可為相關企業節省約4億元的支出。此外,大力支持企業“走出去”拓市場、搶訂單,對參加“一帶一路”、金磚國家等重點展會的企業,補助標準在原有基礎上再提高10%,用切實的資金支持為企業開拓市場保駕護航。
竭力破解融資難題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滴灌
在破解融資難題方面,廈門著力強化金融支撐,將“財政政策+金融工具”體系全面升級至4.0版。通過實施“投、補、貸、保”聯動,已成功撬動超3300億元金融資源,每年為企業節約成本逾10億元,惠及企業超1.8萬家。在基金引導方面,構建多層次的政府投資基金體系,累計投資并引進了近350家企業,這些項目在廈門的年產值貢獻已超過900億元。
今年,為精準賦能產業發展,廈門再度加碼,出臺了《運用政府投資基金賦能產業鏈發展若干措施》的“基金十四條”,通過設立和升級產業鏈創新、科創風投和并購三大基金,有效引導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實體經濟。
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廈門重磅推出了營商環境8.0版,核心理念從“方便辦事”全面轉向“服務發展”。
全面推廣“免申即享”、“無感監測”等改革舉措,出臺了《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若干措施》,確定了首批647項“無事不擾”清單,從源頭上減少涉企行政檢查。創新建立了企業“窗外”事務協調服務機制,有力支撐了廈門市營商環境連續6年蟬聯全省第一,在此帶動下,經營主體活力持續迸發,1—5月全市新設立的企業類經營主體數量同比增長了17.7%。同時,啟動實施強化城市綜合信用工作三年行動,近12個月平均綜合信用指數在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中持續保持首位。
數說“成績單”
●新能源汽車、可穿戴智能設備、智能家電和音像器材、智能手機零售額分別同比增長9.6%、44.2%、46.9%和25.4%,提振消費政策落地見效。
●電子、機械兩大支柱產業發展良好,新能源、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等新興產業增速超過20%。
●初步建成特色鮮明的現代化灣區、國家海洋高新技術產業、海洋生態文明展示窗口,以占全省0.25%的海域面積,創造了全省20%的海洋生產總值。
●培育海洋龍頭企業30家,涉海上市企業15家,形成以海洋生物醫藥、海洋高端裝備等為支撐的海洋新興產業體系。
●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億元,培育了一批垂類模型領軍企業,涌現出一批國內首創模型產品和智能體,在2024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廈門位居第10。
●全省率先出臺了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專項政策,建立企業培育庫,一對一精準輔導。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3家,占全省42%。
責任編輯:唐秀敏
- 廈門市發改委解讀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情況2025-04-24
- 1—2月廈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2025-03-24
- ?今年前4月相關數據顯示 廈門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2024-05-28
- 《廈門經濟特區海洋經濟促進規定》3月1日起實施2024-02-29
- GDP7802.7億元!2022年廈門經濟“成績單”出爐2023-01-31
- 廈門出臺系列舉措做好一季度穩增長工作2023-01-11
- ?1-10月廈門經濟運行呈現穩中有進態勢2022-11-23
- 1-8月廈門經濟運行數據出爐 呈現穩中向好態勢2022-09-23
- 《廈門經濟特區數據條例(草案)》提交初審2022-08-26
- 1-7月廈門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4.8%2022-08-26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